立足南开,面向全国,放眼世界
——南开大学数学学科百年发展历程
第一篇
前言
“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。中国最需要的是科学,所以也需要数学。最根本的是培养现代数学人才,我愿把一生献给数学。”南开数学的奠基人姜立夫先生抱着这一信念,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,将全部时间和精力献给了中国数学教育和数学发展,被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誉为“现代数学在我国最早和最富有成效的播种人”。
“21世纪,中国将成为数学大国。”带着这样的梦想,享誉国际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回到祖国,回到魂牵梦萦的母校南开大学,创办了南开数学研究所,立足南开,面向全国,放眼世界,为我国数学事业做了大量实实在在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。国际小行星组织将1998CS2号小行星命名为“陈省身星”,以表彰他对全人类的贡献。
从1920年到2020年,承载着姜立夫、陈省身等南开数学人梦想的南开大学数学学科,历经几代人的努力,从建系时仅有1名教师,第一年仅招来1名学生,到现在专业门类齐全、实力雄厚,拥有百余名教师,每年招本硕博500余名学生,南开数学已经走过了100年的风雨历程,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数学学科、中国数学自主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。
第一部分
艰苦中毅然创业
“南开之算学系,与大学部同时诞生。盖大学部未成立之前,即聘姜立夫先生计划本系之事。其时姜先生尚在美国,为欲多得教学经验,自留哈佛大学任教。”
1920年初,姜立夫创办算学系,这是我国第二个数学系,第一个是北京大学数学系。同年,算学系首次招来一名学生——刘晋年。之后,学生逐渐增多,到1937年,共招收学生34名。很多学生后来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数学家,如:1921年入学的刘晖瑜、杨善基,1922年入学的江泽涵、申又枨、查良熔、李发钧,1924年入学的周仰山,1925年入学的王瑞驯,1926年入学的陈省身、吴大任、刘学信,以及后几年入学的姜子骥、尹亮功、陈受鸟、姜淑雁、孙本旺、刘䜣年、伉铁健等,为南开数学赢得了很高声誉。
|
受姜立夫影响,刘晋年、江泽涵、申又枨先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。刘晋年曾任南开大学数学系主任,为南开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;江泽涵对北大数学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,当选为首批学部委员(院士);申又枨担任北大教授、数学系代主任(1947-1949),是新中国微分方程的创始人之一。吴大任在德国的研究成果,足可取得博士学位,他坚持按期回国而放弃,是我国积分几何的先驱之一,后担任南开大学副校长,对我国教育,特别是高等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陈省身因其对整体微分几何的杰出贡献和深远影响,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几何学家。他创办了南开数学研究所,立足南开,面向全国,放眼世界,培养中国高层次数学人才;积极推动中国数学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,促成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;为我国数学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。2009年国际数学联盟宣布设立的“陈省身奖”,是其麾下第一个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大奖。
建系初期,姜立夫先生独自支撑起整个算学系。“一人几年间教那么多不同的课程,而又都能保证很高水平的授课质量,除了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、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外,还必须在课前作周密的准备,细致地组织教学内容,才能达到那样完美的境界。表现了一个严肃的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责任感和高尚品质。”这些对后人影响很大,为南开数学的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1930年,刘晋年回校任教,加上图形几何讲师王会宾、教员申又枨,算学系拥有了4名教师;后来又陆续聘张希陆(张伯苓长子)、张鸿基、蒋硕民为教授,高文儁、柯召、孙本旺、陈筼谷、林雪英等任教。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,课程建设日趋完善。
为了增强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,姜立夫很注意教材教具的建设。他建立了算学实验室,设计了一套数学模型,在国内数学界堪称首创;又从德国购进一套数学模型,共18类130件,如求积仪、函数论模型等,使得教学更加生动、形象、直观。
为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,姜立夫十分重视数学文献的收集和管理,当时南开大学的数学图书质量之高是全国少有的。1932年,德国数学家E.Sperner教授应邀来访,爱不释手地翻阅了一本又一本,对算学系的图书建设赞叹不止。
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,理科各系联合成立理科学会,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报告,算学系学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。
为了使现代数学在中国扎根,中国科学社于1923年成立了以姜立夫为主席的算学名词审查委员会,编写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数学名词辞典。1935年,中国数学会在上海成立,姜立夫被推举为领导成员之一。
初创时期的良好开局,为南开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第二部分
困境中砥砺前行
1937年7月,日军炸毁南开大学;9月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南开大学共同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。1938年4月,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。在西南联大数学系任教的南开教师有姜立夫、刘晋年、蒋硕民、张希陆、孙本旺、刘䜣年、伉铁健等,南开毕业的有江泽涵、申又枨、陈省身等。
彼时,师生的起居饮食在困难之中,缺乏必需的书籍杂志(“幸赖清华、南开在战前及战事初起时抢运南下一部分数学书籍与旧杂志”)。在这种极其艰难的环境中,师生们以“刚毅坚卓”为校训,将科研和教学进行得有声有色。8年间共发表论文127篇,占1949年以前发表的现代数学论文的近五分之一,绝大多数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,不少论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。
抗战胜利后,南开大学回迁复校,吴大任、陈受鸟应聘返回南开大学任教授;胡国定在上海交大毕业前夕,经人推荐,带着地下党交给的任务,来数学系任教,至解放前,通过他转到解放区的地下党员有三四百人之多。至解放前,数学系的教师队伍有所扩大,教授有姜立夫、蒋硕民、刘晋年、吴大任、陈受鸟,教师有刘䜣年、伉铁健、邓汉英、崔士英、胡国定、戴执中、康洪元、欧阳同庆等。
期间,西南联大有很多学生从军,特立碑纪念,碑文由刘晋年书写。1946年12月,全校罢课,开展“抗暴”斗争。时任天津市长杜建时多次与校方接洽,竭力阻止“抗暴”。时任代理教务长的刘晋年表示:“对学生此次行动,校方无法干涉,只有力劝其即日复课,以免荒废学业。”1947年,南开大学学生参加“反饥饿、反内战”游行,遭到反动当局的血腥镇压,刘晋年等慰问学生,表示决心与同学们采取一致行动;吴大任对血案十分愤怒,起草《宣言》,支持学生。
期间,《算学名词汇编》于1938年出版,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数学名词辞典,序中写到:“中国现代数学词汇体系的确立,姜立夫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,无愧为其主要奠基人之一。”
1940年,“新中国数学会”在昆明重建,姜立夫任会长。1947年,中研院数学研究所在上海成立,姜立夫任所长,其在美进修未回国前由陈省身代理所长。1948年,姜立夫、陈省身当选为中研院第一届院士,同时当选的数学家还有华罗庚、苏步青、许宝騄。1949年初,姜立夫被迫随所迁台,后借故到广州,应邀创办岭南大学数学系。中研院曾一再坚劝姜立夫赴台,均遭拒绝。
来源: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宣传中心